就在8月7日早些時候,新西蘭聯儲意外作出了一個事先罕有人預料到的決定——直接降息50個基點至1%!
這一舉動驚呆了全球市場!早先,美國降息完全在預料之中,并無驚起波瀾,而新西蘭這次,刷足了存在感!
盡管市場此前便預料到新西蘭聯儲本周將降息,但多數業內人士均預期該央行只會降息25點。在這一決議結果出爐后,紐元兌美元直線跳水逾百點,現已刷新2018年10月以來新低0.6439。
新西蘭聯儲稱,鑒于全球市場環境的低迷和不確定性,它們希望通過降息以達到就業和通脹的目標。今天采取的行動表現出對達成通脹目標的承諾,更大幅度的刺激政策將更有利于確定目標。
另外,新西蘭聯儲還表示,預期顯示進一步降息25個基點存在一定可能性!
這再降下去,恐怕要是負利率了吧……
其實,負利率在全球金融市場并不奇怪。
目前,全球已經有4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在執行負利率政策了(瑞士、瑞典、丹麥、日本),除此之外,歐洲央行執行0利率政策。
瑞典 -0.25
瑞士 -0.75
丹麥 -0.65
日本 -0.10%
歐洲央行 0%
負利率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說如果你今天存100克朗在瑞典的某個商業銀行,幾年后你將只能提出90多克朗。
那為什么要負利率?原因很簡單:因為負利率政策的優點很明顯。
從理論上說,負利率能讓老百姓(70.31 -3.37%,診股)減少存款的意愿,刺激消費;能讓企業獲得更為廉價的銀行貸款;還能讓貨幣貶值刺激經濟增長......
換個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就是既然錢存在賬戶中連名義價值都會不斷減少的話,企業和居民就會選擇提前消費。過去一年買1套西裝,現在執行了負利率也許就一次買3套。
但是,諾亞財富首席研究官夏春博士對此表示:“負利率并不會成為長期趨勢,因為現在市場上的核心問題是錢太多,可投資機會太少,所以僅僅靠負利率,是起不到刺激作用的。”
而事實也證明,自從瑞典央行2009年將利率降低到負水平之后,數據顯示并沒有多少儲戶將現金從銀行提取出來,大部分人還是將錢存在銀行中。
除此外,負利率對市場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小覷。
夏春表示,2016年初,全球股市大跌,超過40國家股市下跌超過20%,日本實行負利率是重要的沖擊因素之一。
其實,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央行都采取了量化寬松的政策,全球利率進入下行軌道。
盡管近些年來一些央行的貨幣政策正常化取得了進展,但以歷史標準衡量,全球利率仍處于低位。
就在幾天前,美國也順應了市場預期降息。
目前的流動性寬松環境,讓市場處于一個奇特的環境。對于經濟來說,過度寬松的環境最終都是一種風險,量化寬松猶如從左手借錢給右手。當利率過低,投機性投資的動機就會增強,一些效益相對較差的項目也可以容易獲得貸款。由于任何人都可能會遇到資金周轉問題,其實低利率就是在資助債務。
低利率環境看似帶來了短暫的虛假繁榮,但是這種量化寬松與低利率或是不可持續的。接近零的低利率與量化寬松已經使得美國、英國、歐元區、瑞士的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上升。
哈佛大學前名譽校長和美國前財政部部長Lawrence H.Summers日前就發Twitter向投資人提出了警告。而他也正是長期低利率市場的最早提出者。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一般來說,不受人為干擾的長期利率走低代表著經濟文明的進步,畢竟高利貸是生產力落后、生產剩余稀缺、金融體系貧乏的表現。
然而在現代經濟中,被人為過度壓抑的低利率既是凱恩斯主義過度濫用的手段,也是引發投機盛行、資源錯配、文化異化和金融危機的主因之一。
作為資產定價的基石,利率的點滴變化會對經濟發展、金融穩定產生重大影響。市場化的利率走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市場主體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非市場化的利率扭曲則會加劇系統的擾動,產生不必要的社會交易和風險成本。
人為壓低的利率更是會在貧富差距、產業升級、杠桿率水平以及市場主體行為等方面對經濟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而隨著降息周期到來、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和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劇,投資者紛紛涌向避風港,推高了黃金等安全資產的價格。
同時,也將全球負收益率債券的規模推高至創紀錄水平,截至本周一,全球負收益率債券規模已經達到驚人的15.01萬億美元!
而今天亞市盤中,現貨黃金價格繼續強勢走高,現已觸及1490美元一線,續創六年新高!且距離千五大關也已僅有一步之遙。
與此同時,Comex黃金期貨價格則在日內早間率先升破1500美元關口,為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有分析稱,黃金兇猛漲勢的背后,主要是貿易局勢的進一步升級以及美聯儲大幅降息概率的激增,加上新西蘭突如其來的大幅度降息。
顯然,目前市場有著多個因素在支撐著類似黃金這樣的避險資產。利率走低、美元走弱、全球多地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及貿易問題等都在其中。
有分析稱,至少未來6至12個月內黃金會繼續走強,金價將甚至可能觸及1500美元/盎司大關。
對于當下市場環境,諾亞財富首席研究官夏春博士認為,投資人應堅持優質資產組合,除黃金、日元、美國國債等傳統避險資產,海外市場有較多應對風險資產下跌的投資工具,如做多波動率,做空指數類ETF,不良債權投資等等。
諾亞財富研究工作坊維持在《2019下半年投資策略報告》觀點,認為投資者應該堅持優質資產組合,順應資產周期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