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記者近日獲悉,諾亞財富旗下歌斐資產正牽頭推進一個名叫“紅樹林”的全新項目,該項目旨在建立中國最優秀的新興市場基金經理賦能平臺,“讓天下沒有難創業的基金經理”是其宏偉愿景。
“紅樹林”平臺將如何賦能私募,又將如何解決行業痛點?近日,歌斐資產紅樹林CEO、聯席首席投資官馬暉洪接受了券商中國的專訪。
“國內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基金經理,他們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負,有自己創業的愿望。”馬暉洪說,“‘紅樹林’想為他們創造一片肥沃的土壤,在運營和風控環節上為他們助力,讓他們在展業時可以更加專注于投資,將自己的長處最大化地發揮。”
“歌斐和諾亞都有豐富的海外合作經驗。諾亞是美國上市公司,在營運、風控和合規方面都具備國際化視角;過去幾年歌斐已經成功地把一些海外主體的領先運營標準帶到了國內。”在馬暉洪看來,“紅樹林”有信心把全球最優秀的管理標準帶給平臺上的優秀基金經理,為他們深度賦能。
馬暉洪表示,對基金經理而言,“紅樹林”在提供中后臺服務的同時,還能進一步通過平臺賦能,給予更好激勵機制;對客戶而言,“紅樹林”能夠給予其更加多元化的投資方案和與基金經理面對面溝通機會;從長遠看,“紅樹林”平臺對優質私募管理人的篩選,能夠推動國內資管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除了引入標準,“紅樹林”還希望解決私募基金發展中的渠道和資金問題。
“諾亞有渠道,而歌斐有調研和篩選能力。”馬暉洪表示,“兩者疊加,產生了一個很好的聯結效應——現在很多海外資金想要投資中國A股的基金經理,卻很難篩選到對的人。所以在他們的眼中,‘紅樹林’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既可以讓他們找到喜歡的基金經理,又不需要擔心營運方面的問題。”馬暉洪指出。
“紅樹林”模式在海外已有成功案例。據了解,從事同類業務的美國資產管理公司Affiliated Managers Group(AMG)已經成功上市,目前管理規模超過7000億美元,市值在60億美元左右。
“和AMG不一樣的是,我們希望基金經理在‘紅樹林’平臺上可以相互交流。如果一個做量化投資的基金經理可以跟做宏觀或股票多空的基金經理去相互交流和賦能,我相信他們有機會比其他競爭對手做得更好。”馬暉洪補充道。
歌斐資產是國內一線PE機構,截至2019年3月底,公司母基金主動管理規模達到300億元,投資超過210個子基金,以及4800個項目。歌斐的母公司諾亞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國內財富管理行業的老牌公司,也是中國內地首家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旗下公司獲得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及美國金融監管部門業務發展相關金融牌照和資格的綜合金融服務管理集團。
如何篩選和吸引優秀基金管理人是做好平臺的關鍵,在這方面,馬暉洪顯得很有信心。
“很多人依賴過去的業績去判斷未來,或選擇那些短期表現好的基金,以我15年的從業經驗看,這樣做失敗的概率比較高。”他表示。
“要做一個好的長期投資者,你在篩選管理人時要有逆向投資、主動管理的邏輯。”馬暉洪表示,“這和‘紅樹林’平臺篩選外部基金的理念是一樣的。歌斐在過去有著篩選基金經理的深厚經驗,覆蓋了國內3000多家管理人;而我個人和團隊在對海外不同周期和不同策略發展的情況了解比較深入,也可以作為國內的私募發展的借鑒。”
“紅樹林”平臺在賦能私募上分為內部和外部兩種模式。
“‘紅樹林’平臺有兩批人,一批是我們去尋找市場上最優秀的團隊,讓他入職‘紅樹林’,成為平臺內部的基金經理;另一批是平臺外部的基金經理,我們也會通過諸多方式幫助他成長。”馬暉洪指出。
“內部賦能能夠形成一個閉環,營運、風控、合規和策略我們都可以充分把關。而外部合作則有多個層次:首先是戰略入股;其次是通過FOF+MOM模式幫助一些黑馬私募加速成長,甚至幫助他們發行美元產品。”馬暉洪表示。
馬暉洪指出,“紅樹林”平臺有五類核心策略,分別是股票多頭及對沖、宏觀、量化、固定收益和套利策略,每一種策略每年都會聚焦2-5家私募進行合作。
馬暉洪現任歌斐資產紅樹林CEO、聯席首席投資官,“紅樹林”也是他個人事業的一個新起點。
“我在香港長大,本科在香港大學學習的電子電機工程,后來在美國舊金山大學念了MBA。2003年,我到北大交流學習時感受到了國內發展的潛力,也因此下決心回國發展。”馬暉說。之后他就回到香港,加入了亞洲第一批對沖基金HTcapital。
馬暉洪作為亞洲首批的母基金管理人之一,長期葆有出色的業績。而對“紅樹林”這個新項目,他本人亦充滿期待。